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以來,英國旅游業(yè)呈井噴式增長,極大推動了英國經濟的復蘇。面對巨大的客流量,英國的華人旅游市場已經聞風而動,開始加緊對導游團隊的培訓。而英國本土的最高資質藍牌導游培訓機構(Blue Badge)和英國入境旅游協(xié)會(UKinbound)也紛紛在今年開設中文導游培訓課程,以期給中國游客更加專業(yè)的服務。
中國游客井噴導游供不應求成市場“瓶頸”
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伊麗莎白女王登基60周年慶典,讓英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更帶來了英國旅游業(yè)井噴式的發(fā)展。據英國國家統(tǒng)計局10月份公布的最新數據,今年上半年,有近800萬外國游客來倫敦觀光,比去年同期增長了8%,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這其中來自中國游客的貢獻功不可沒,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英國旅游專業(yè)網站“旅游顧問”統(tǒng)計說, 英國倫敦已經進入20大中國游客最青睞旅游目的地之列。去年有17.9萬中國游客赴英,比上一年增長20%。
時任英國文化大臣杰里米•亨特此前也宣布,英國政府預計到2015年吸引50萬中國游客赴英,給英國創(chuàng)造3億英鎊的經濟收入。而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在10月份訪華期間宣布簡化中國訪客赴英簽證手續(xù)的一系列措施,將把更多中國游客的目光吸引到英國。
面對巨大的市場機遇,與旅游息息相關的英國導游行業(yè)似乎跟不上步伐。相較于意大利、法國等歐洲其他國家,英國的旅游行業(yè)對外開放較晚,導游入行沒有明確的行業(yè)準則。這使得除英語外,其他語種的導游質量層差不齊。
英國的中文導游人數短缺和導游服務質量無保障的現象令不少業(yè)內人士擔憂。在旅游旺季,漢語導游往往供不應求,旅行社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對此,業(yè)界相關人士稱,漢語導游緊缺的現象,已成為制約入境游市場的一大“瓶頸”。
有專家表示,隨著中國游客越來越多,在英國經過正規(guī)培訓的導游數量甚少,在旺季甚至會出現“導游荒”。專家分析,漢語導游緊缺的現象在兩三年前就已經產生,但自2012年奧運會后,英國旅游行業(yè)更是感受到這個問題帶來的危機和壓力。
游客要求提高未經培訓導游普遍難達標
一直以來,英國的導游行業(yè)都沒有明確的行業(yè)準則以及上崗考核標準,任何人都可以從事導游行業(yè)。大部分的華人旅行社選導游都是憑借這些導游在行業(yè)內的口碑以及個人的信譽度做為參考,沒有一個專業(yè)的評判,這導致了整體華人導游服務水平偏低,有專業(yè)素質的導游極其缺乏。
從事中文導游工作的人,很多都是學生兼職或者是在英國有多年生活經驗的人。這部分人并沒有經過專業(yè)的導游培訓,他們所擁有的導游知識大部分通過一些中文書籍或網絡,并不能達到專業(yè)導游的深度。
而在服務方面,沒有經過培訓的導游,經常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無法及時反映,或者在某些特殊的地方會違反景點規(guī)定。
英國的中國假日董事總經理程笑丹對記者表示,英國的旅游市場開放的比較晚,很多來英國的游客之前都已經有去美、加、澳等國出境游的經驗,這些經驗讓游客對導游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英國的導游市場參差不齊,很多導游不僅在專業(yè)知識水平上達不到要求,甚至在專業(yè)的服務水平上也達不到要求。這些因素會直接影響英國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口碑,會讓游客選擇出境游時避開英國,或者讓國內的組團社更傾向于推薦別的國家。”
在英國有多年導游經驗的Alice對中國游客的變化有明顯的感受。她表示,以前中國游客給別人的印象就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但這幾年情況改變很多,不少游客開始關心景點歷史、文化以及建筑背景等內容。
“我甚至碰到一些高端團的游客,他們會通過國內組團社要到英國接待導游的電話,提前對導游的情況進行詢問了解。而對一些散拼的大團,國內的組團社也開始要求當地的接待導游全程講解時間不能低于一定時間,這對沒有經過培訓的導游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Alice說。
迎合中國市場漢語導游培訓呼之欲出
隨著旅游市場新規(guī)模和趨勢的出現,不少英國的華人旅游公司已經聞風而動,開始加緊對導游團隊的培訓,以迎合接下來的挑戰(zhàn)和機遇。而英國本土的最高資質藍牌導游培訓機構(Blue Badge)和英國入境旅游協(xié)會(UKinbound)也紛紛在今年開設中文導游培訓課程。
作為英國入境旅游協(xié)會唯一華人董事會成員,中國假日的程笑丹表示,這些來自官方的培訓,完全體現了英國旅游市場對中國市場的迎合與重視。隨著英國政府簽證政策的不斷放寬,未來幾年內中國赴英游客的數量絕對會以正比例上升。她說:“目前市場上的漢語導游情況,服務跟不上是極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從現在開始對導游進行培訓,是在解決未來的隱患。”
此外,英國的旅游行業(yè)也時刻緊盯著中國的政策。中國的新《旅游法》于今年10月1日出臺,其中明確規(guī)定,由于地接社、履行輔助人的原因導致違約的,由組團社承擔責任。“也就是說,不論是地接社還是直接提供相關旅游服務的履行輔助人的問題,組團社都要承擔責任,因此也導致組團社對地接社的要求更高,”程笑丹說,“中國的政策表面看來和英國沒有直接關系,但從英國自身來說,希望提高自己的行業(yè)標準,去迎合中國的旅游市場和政策。這也是他們爭取中國市場的優(yōu)勢之一,中文導游規(guī)范化可以作為英國旅游目的地的賣點之一。”
一位華人旅游公司的負責人也對記者表示,中文導游培訓的出現,對英國的華人旅行社也是利好的消息。“讓我們在選擇導游時,有一個衡量標準,對行業(yè)來說是一個正能量。”該負責人反映,一直以來在找合格的導游方面,讓華人旅行社很困擾。今年旅游旺季,不少餐廳的務工人員都請假加入了導游大軍,而這部分人不少都沒有導游經驗,對景點也不甚了解。旅行社急需用人,根本沒有一個具體的標準來衡量導游是否合格,結果遭到游客投訴,也只能旅行社自己負責。
Alice目前正在接受英國華人旅游協(xié)會和藍牌聯合推出的中文導游培訓課程。她表示,培訓讓她受益匪淺,她發(fā)現很多以往自學來給客人講解的東西并不完全準確,做為一名全職導游,接受一定的培訓極其必要,而且資質的認可會讓她將來獲得更高的經濟收入。但她也坦承:“目前全英國只有22名會講中文的藍牌導游,要最終考取藍牌并不容易,需要經過極其嚴格的考核,前期的時間和金錢付出也要考慮。”
然而,并非所有導游從業(yè)者都支持并且愿意接受培訓。家住考文垂的周先生是一名兼職導游,平時有一份正式工作的他,周末會到朋友的旅游公司幫忙帶團。他說:“我又不以導游為主要的職業(yè),參加培訓對我來說是額外的負擔,完全沒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