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H_国产精品Videossexny_国产成人午夜91精品

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頻道 > 社會新聞

她用五千多顆珍珠寶石復原“蕭后冠”

耗時60多個日夜,歷經(jīng)千道工序,湖南株洲民間手工藝人李新憑借一張圖片挑戰(zhàn)成功

2022-07-28 10:40:23  來源:三湘都市報  作者: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res03_attpic_brief (2).jpgres07_attpic_brief.jpg

        李新制作完成的鳳冠佩戴效果。    受訪者 供圖


      鑲有精美花紋的博鬢、晶瑩剔透的“水滴”飾品、13棵鑲滿珍珠寶石的花樹……來自湖南株洲的54歲民間手工藝人李新,歷經(jīng)千道工序,用傳統(tǒng)手法復原了歷史上隋煬帝蕭后冠。珠釵鳳冠,13簇珍花,千顆珍珠,精美的還原程度,似乎讓人親歷了那個朝代的盛況。

      7月26日,三湘都市報記者聯(lián)系上鳳冠的制作者李新,聽她講述用雙手還原歷史的故事。

      ■文/視頻 三湘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田甜

      實習生 周旺 李銳

      挑戰(zhàn):

      憑借照片還原后冠,她是漢服圈的“名人”

      2016年9月5日,陜西省文物保護研究院和揚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lián)合發(fā)布“揚州隋煬帝蕭后冠實驗室考古與保護”結項成果。至此,歷時863天的蕭后冠保護與修復工作,在業(yè)內(nèi)頂級專家的高度評價中畫上句號。蕭皇后冠的面世,也驚艷了世人。

      今年春節(jié)前后,來自江蘇南通的桃塢漢服社聯(lián)系上了湖南株洲的李新,想要特別定制蕭皇后冠。

      “他們覺得網(wǎng)上的不是文物復原款,沒有蕭皇后冠那種驚艷的感覺,只有一個大概的輪廓。他們想要一個精美還原款,問我能不能做?!边@份對李新的信任,絕不是無憑無據(jù)。4歲開始,李新就跟隨祖母學習繡花,從小耳濡目染,做手工成為她最喜歡的事。

      “那時候我在株洲市鐵路局上班,單位每次文藝演出,道具都是我自己動手做的?!蓖诵葜螅钚滤袝r間都交給了手工,她開始專職于做頭飾。鳳冠、珠釵、博鬢……誕生于李新手下的頭飾,每一個都精美得令人驚嘆。

      為了鼓勵李新更好地創(chuàng)作,兒子將她的作品上傳至網(wǎng)絡。很快,李新成為了漢服圈里遠近聞名的“手作者”,這也是漢服社找到她還原蕭皇后冠的原因。

      “他們當時只給了我一張圖片,只展示了后冠的正面部分?!眲傞_始還很猶豫的李新,感受到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決定放手一試。為此,她開始在網(wǎng)絡上找尋蕭皇后冠經(jīng)過文物修復后的圖片、視頻,比對分析后冠的構造——兩博鬢、呈十字交叉的兩道梁和呈環(huán)帶的三道箍組成的框架,13棵花樹由花梗、花瓣和花蕊構成,其中銅花瓣166、花蕊33、冠后腦位置有12塊“水滴形”飾,使用了銅、金、鐵、玻璃、漢白玉、珍珠、木、漆、棉、絲10種材質。

      “整個后冠的構造可謂極其復雜,也足以見得當時那個朝代的精美工藝?!崩钚赂袊@道。

      欣慰:

      古風文化走進了當代年輕人的“圈子”

      “我當時就想挑戰(zhàn)自己。既然能做出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那蕭皇后冠也一定能做。只要了解其結構,想盡辦法、發(fā)揮所有才能我也要做出來?!毕噍^于此前的作品,蕭皇后冠沒有可以參照的圖紙,李新只能參照自己找到的圖片、視頻,根據(jù)常規(guī)的55厘米頭圍,自己嘗試著還原蕭皇后冠的設計圖紙?!耙话愕暮蠊谏厦嬷挥?2簇花,但是隋煬帝格外寵愛蕭皇后,所以其后冠上有13簇花,我得想辦法讓13簇花都在冠上擺出來?!?/p>

      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效果,達到了李新的預期——如意紋底臺確實更加飄逸、靈動、自然。蕭皇后冠上有13簇花,每簇花由24朵花組成,1朵花由6個花瓣組成,每個花瓣上又有6顆珍珠,李新做一朵花就要花上大半天時間。5000多顆珍珠,600多顆寶石,60多個日夜,功夫不負有心人,蕭皇后冠成功交付,精美絕倫的展示效果也讓李新十分滿意。

      看著大街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著漢服,李新非常欣慰,古風文化走進了當代年輕人的“圈子”,“這也是年輕人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自信”。

      “我是2017年開始嘗試鳳冠制作的,但前前后后有著30多年的經(jīng)驗積累?!崩钚卤硎荆皞鹘y(tǒng)手工藝,我們是傳,年輕人是承。我們不傳,誰來承?”目前,李新正在計劃開設工作室,將傳統(tǒng)手藝傳承下去。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wǎng)]

舉報此信息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wǎng)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