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張家界4月23日訊 (記者 王姣 庹興亮) 4月21日至23日,副省長陳飛率工作組來我市,就澧水流域防汛工作進行調研。他強調,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當成重中之重,把改善和保護區(qū)域水生態(tài)作為重要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澧水流域的防汛工作,切實保護好張家界的綠水青山。省應急管理廳廳長李大劍、省水利廳副廳長兼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羅毅君,市領導虢正貴、劉革安、曾超群、尚生龍等參加調研。陳飛一行先后調研了賀龍電站、陳家溪防洪物資堆料場、紅壁巖電站、潭頭灣電排站、仙人溪水庫、荷花片區(qū)堤防工地、索溪水庫、江埡水庫、黑峪灣水庫等水利和防洪工程,并乘船實地查看澧水茅巖河段、慈利城區(qū)段和溇水長潭河段的相關防汛工作。陳飛指出,澧水的流量雖小,但澧水在張家界境內落差達一千四百多米,主要支流處在長江流域最大的鶴峰、五峰暴雨中心,還有八大公山暴雨中心,特殊的山區(qū)地形使得洪澇所產生的的危害是全省“四水”中最大的,要清醒認識澧水流域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多措并舉做好應對流域性洪災的各項準備工作。他要求突出山洪地質災害防御,摸清城市防洪能力底數(shù),完善各類防汛預案、工作方案和調度方案;加強地質災害巡查力度,及時發(fā)布預警預報,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警、早轉移。必須突出水庫堤壩防守,強化水庫大壩的常態(tài)性巡查和隱患排查,加大巡堤查險排險力度,把河長制和防汛抗旱工作相結合,確保山塘水庫堤防安全。同時,不斷提高隱患治理能力,清除影響河道通暢的隱患,提高泄洪能力;備齊備足防汛物資,加強對現(xiàn)有堆料場的隱患整改,確保大型救援機械的順暢集中運輸和搶險安全;必須做好應急救援準備,嚴格落實領導帶班制度和24小時值班制度,加強防汛隊伍建設,強化防汛培訓和演練,確保及時響應、迅速處置。陳飛強調,要以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tài)度,結合張家界實際情況,進一步研究賀龍電站等涉改電站在全市防洪體系中的位置和作用,研判水電站停止發(fā)電后對壩體安全和下游沖刷的影響,解決好大壩如何管理、水能如何安全消耗轉換等難題,做好水庫電站安全鑒定和檢修工作,建立上下游聯(lián)動協(xié)調協(xié)作機制,優(yōu)化澧水流域梯級水庫電站聯(lián)合調度管理。要做好河道生態(tài)護岸,打造牢固防洪線的同時,努力打造靚麗風景線。要持續(xù)改善區(qū)域水生態(tài),大力推進城市雨污分流管網(wǎng)改造建設,把防汛抗旱和水源地生態(tài)保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強化周邊群眾保護水源地的意識,加強對河道生態(tài)敏感區(qū)的保護,科學完善水源地保護措施,加大澧水流域清漂力度,保護好張家界的綠水青山。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