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湖南岳陽近期相繼曝出與領導、同事聚餐,喝酒后死亡事件。臨近年關,卻把性命丟在了酒桌上,實在令人扼腕,而其背后反映的官場酒文化遺毒更發(fā)人深省。
“無酒不成席”“感情深,一口悶”“感情鐵,喝出血”。在一些地方和部門,長期以來形成所謂的“酒文化”,使得酒成了關系好壞、給不給面子的“試金石”。強迫他人飲酒、酗酒成風,似乎不把人喝倒就不足以表達熱情和能力。有的地方喝酒甚至成了干部提拔的“硬指標”和“通行證”,真正埋頭干事,不勝酒力、少涉飯局的干部反而吃虧。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到地方紛紛下達“禁酒令”、大剎“吃喝風”,黨風政風逐步好轉,不少干部有了從觥籌交錯中解脫出來的感覺。
官場“酒文化”由來已久,短時間內很難完全消除,但這種歪風邪氣是群眾反映強烈、亟待解決的問題。這就需要各級黨委和紀委層層傳導壓力,把紀律和規(guī)矩挺在前面,執(zhí)紀必嚴抓早抓小。
每逢年關,都是聚會應酬的“高峰時間”。期待黨員干部從點滴言行做起,嚴格遵守黨規(guī)黨紀,牢記自己的身份和責任,別栽倒在“年關酒”上,過一個喜樂祥和、風清氣正的新春佳節(jié)。(王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