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焦裕祿精神?可能100個人眼中有100個哈姆雷特,大家對此認識不一。隨著央視記錄片《焦裕祿》熱播以及習總書記赴河南蘭考縣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焦裕祿精神得到了再次深化和提煉。那就是“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
這20個字不僅是對于焦裕祿同志辛勤付出一生的肯定,更是對這一位人民公樸最大的榮耀和褒獎。我們常說,精神如同航標,指引人們前行的方向。俗話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得失。在湖南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焦裕祿”精神更應該銘記和傳承,它不僅能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不竭動力,更應該是干部為官從政的標桿。
該如何傳承、弘揚焦裕祿精神、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省委書記徐守盛指出:“既不能停留在喊喊口號上,更不能滿足于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花拳繡腿,而要成為一種追求、一種風氣、一種自覺。要堅持深學、細照、篤行,切實把焦裕祿精神和‘三嚴三實’要求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自身的實際行動和模范表率,在教育實踐活動中發(fā)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深學、細照、篤行”這六字箴言不僅為全省各級干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指明了方向,更是踐行焦裕祿精神的一把標尺。
深學,才能徹底領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學習是發(fā)現(xiàn)、了解事物規(guī)律,并掌握和運用的一切前提和基礎。對于焦裕祿精神,也同樣如此。焦裕祿一生是怎樣對待和服務群眾的?面臨資源、環(huán)境等諸多問題,他是如何啃骨頭、涉險灘?他又是靠什么凝聚干群力量,帶領全縣人民戰(zhàn)天斗地,奮力改變蘭考貧困面貌?……追求這一切背后的答案,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式的學習肯定無法探究,唯有反復學、深刻學,觸及思想、觸及靈魂,才會明白真諦并深刻領會。
細照,才能找出差距。與焦裕祿時代相比,我們無論是發(fā)展環(huán)境、惠民政策還是勞動保障,可以說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濟水平上升了,干群、黨群關系卻疏遠了,不少群眾對黨委、政府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認可、不滿意。問題客觀存在,用焦裕祿精神細照,細找,我們的工作方式、方法是否太過簡單?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是否有所淡化?干部的作風是否漂?。柯?lián)系群眾是否還不夠緊密?……細照,才能正視自己、找出差距,為下一步的整改打下基礎。
篤行,才能回應期待。毛澤東同志曾指出:“抓而不實,等于不抓。”鄧小平同志也曾告誡:“少講空話,多干實事”。 當前,我省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任務復雜繁重,各項工作能否順利推進、取得實效,關鍵在于工作的落實。再好的決策、再好的思路如果不落實,都將是“空中樓閣”,形如泡影,并會貽誤戰(zhàn)機,貽誤發(fā)展,遭人唾棄。對照焦裕祿同志精神,堅持在篤行、落實上下功夫,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深入基層、聯(lián)系群眾、調(diào)查研究、解決問題上,多問發(fā)展之計、多解民生之難,如此,方能回應百姓期待。
期待“六字箴言”讓焦裕祿精神在三湘大地上生根發(fā)芽。(吳?。?br />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