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環(huán)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全面形成
●千噸級以上航道里程達717公里
●形成流域 “一縱一橫”高鐵客運網和“三縱三橫”普速鐵路網
●黃花機場建成第四航站樓,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3500萬人次
記者今天從省交通運輸廳獲悉,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fā)的《湘江流域科學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以下簡稱《規(guī)劃》),湖南將通過積極挖掘湘江水系航運潛力,進一步完善鐵路、公路、水運、航空和管道相結合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到2020年,我省“兩環(huán)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將全面形成,千噸級以上航道里程達717公里,形成流域 “一縱一橫”高鐵客運網和“三縱三橫”普速鐵路網,長沙黃花機場建成第4航站樓,年旅客吞吐能力達3500萬人次。
“兩環(huán)五縱七橫”高速公路網全面形成
《規(guī)劃》提出,以長株潭城市群核心區(qū)為核心,以衡陽、郴州、永州、婁底等4個次級中心城市為支撐極點,以京港澳、婁邵永、潭婁邵、衡永等4條交通走廊為軸線,流域枝狀結構與交通網狀結構相融合,形成“一核四極四軸”城鎮(zhèn)空間網絡。
高速公路方面,到2020年,力爭全面形成“兩環(huán)五縱七橫”為骨架的高速公路網。“兩環(huán)”即長沙繞城高速與長株潭大外環(huán);“五縱”即平汝、京港澳、岳臨(京港澳復線)、益婁衡、二廣高速公路;“七橫”即平益、瀏花(瀏陽-慈利)、滬昆、長韶婁、衡邵、泉南、廈蓉高速公路。按照“完善網絡、提高等級、增強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推進各級公路建設,二級以上公路通達所有縣(市、區(qū))。推進縣道、鄉(xiāng)道、村道建設改造,提高通達深度,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加強區(qū)域協調,建設串連各市湘江風光帶的交通走廊;完善毗鄰行政區(qū)域路網銜接配套,提升網絡暢達水平。
千噸級以上航道里程達717公里
《規(guī)劃》提出了建設“豐盈湘江”的發(fā)展目標。將航道整治與流量調節(jié)相結合,綜合開發(fā)利用流域水資源,加快河道整治和航電樞紐建設,提高可用水量,建設水量充沛、水運發(fā)達的流域交通帶。到2020年,湘江干流蘋島至長沙河段,全面完成水位相互銜接的瀟湘、浯溪、歸陽、近尾洲、土谷塘、大源渡、株洲和長沙共8個梯級樞紐建設及各已建樞紐船閘的擴容改造,流域水運貨運量占綜合運輸貨運量的15%,湘江千噸級以上航道里程達717公里。
形成流域高鐵客運網和普速鐵路網
全力推進鐵路骨干網絡建設,加快形成京廣、滬昆兩條客運專線組成的“一縱一橫”高速鐵路客運網,實現流域與珠三角、長三角、北部灣、成渝、環(huán)渤海等各大經濟區(qū)高速暢達。形成流域“三縱三橫”普速鐵路網,“三縱”即京廣、洛湛、安張衡(張家界-安化-婁底-衡陽)鐵路,“三橫”即滬昆、懷邵衡吉、湘桂鐵路,鐵路網規(guī)模與質量均顯著提高。建成蒙西至華中地區(qū)煤運通道。
黃花機場建成第四航站樓,年吞吐旅客達3500萬人次
加快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到2020年,黃花機場實現東擴,建成第4航站樓,年旅客吞吐能力達3500萬人次,提高機場貨運吞吐能力,建設全國區(qū)域性國際航空中心,力爭進入全球百強機場;有序發(fā)展支線機場,建成一批通用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