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黑龍江省大豆(4472, 20.00, 0.45%)協會有關專家介紹,比較效益低是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近年玉米(2360, -1.00, -0.04%)、水稻等高產作物市場價格不斷上漲,而國產大豆受進口大豆沖擊,一直處于相對低價狀態(tài)。目前,全省一畝玉米或水稻的種植收益已經是大豆的兩三倍,農民棄豆改稻、改玉米現象明顯。
哈爾濱(CNFIN.COM / XINHUA08.COM)--來自黑龍江省政府部門的數據顯示,中國“大豆之鄉(xiāng)”黑龍江省的大豆種植面積,已經從2005年最高峰的6323萬畝下降到2013年的3105萬畝,在八年間減少了一半。
據了解,黑龍江省大豆種植面積在2002年—2005年期間為增長時期,從4395.2萬畝增長到6000多萬畝。此后呈現整體減少的趨勢,面積由2006年的5905萬畝,下降到2012年的3996萬畝,2013年進一步萎縮至3105萬畝,比上年減少891萬畝。
黑龍江省大豆協會有關專家介紹,比較效益低是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下降的重要原因。近年玉米、水稻等高產作物市場價格不斷上漲,而國產大豆受進口大豆沖擊,一直處于相對低價狀態(tài)。目前,全省一畝玉米或水稻的種植收益已經是大豆的兩三倍,農民棄豆改稻、改玉米現象明顯。
此外,大豆單產低也是種植面積減少的原因之一。由于連年種植大豆,黑龍江省大豆重迎茬現象普遍,大豆抗病災能力低,致使大豆單產水平下降,很多地區(qū)大豆平均單產僅在26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