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海。在滴滴答答的雨聲中,陜西南路550弄嘉善老市的三樓,建筑設計師熊星與他的團隊成員圍坐一起,緊張地討論設計項目中的一些細節(jié)問題。這就是行之建筑工作室的日常,34歲的熊星是這個工作室的創(chuàng)建人。
雖然回國才兩年多時間,才華橫溢、靠作品說話的熊星在業(yè)內早已小有名氣。這個年輕建筑設計師,是土生土長的張家界人。
求學
“建筑能夠很直觀地在日常物質世界增添點想象力。”
1984年出生的熊星,和當年的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是獨生子女。在他的記憶里,小時候經常自娛自樂,一個人做東西、繪畫,很多都要靠想象力來腦補。想象和創(chuàng)作潛移默化的成為他成長的一部分。
從張家界市一中畢業(yè)那年,熊星被當時分數(shù)線最高的清華大學建筑系錄取。 建筑專業(yè)“能把想象的東西實現(xiàn)出來”和熊星的愛好非常契合。“現(xiàn)在行業(yè)分工很細,很多人不能直觀地感受到自己做的事情在整個宏觀的版圖里面起什么作用,但建筑不一樣,能夠很直觀地在日常物質世界增添點想象力的痕跡?!?/p>
在清華大學求學6年,取得了清華大學建筑學學士、碩士學位之后,熊星前往哈佛大學攻讀哈佛的建筑學碩士學位,并在歐洲游學工作。
哈佛畢業(yè)后,熊星在紐約John Pedersen Fox建筑事務所擔任主創(chuàng)設計師。KPF是一家世界頂級建筑事務所,主要作品包括上海環(huán)球中心大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大廈,紐約哈德森公元大廈,日本六本木大廈等一系列。在KPF,熊星主導設計的深圳華僑城大廈項目,貫穿了他畢業(yè)后四年多的紐約生活。后來這個設計也成了他自己比較滿意的一個作品。
事實上,熊星在建筑設計這塊早就碩果累累,學習時期各種概念性設計獲大獎無數(shù),工作后更是參與設計了不少頗具特色的作品,比如丹麥國家海洋博物館、上海SOHO天山廣場綜合體等等。
回國
“我想去深度參與塑造一下原來我所屬于的世界”。
2016年底,在國外學習工作了7年的熊星回國,決定著手運營自己在紐約期間創(chuàng)建的工作室。
對于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熊星一直都有清晰的認識和規(guī)劃。雖然選擇出國留學,但他并沒打算一直生活在海外?!霸诿绹湫偷穆窂骄褪窃谝粋€大公司上班,過中產階級的平淡生活,那種生活不是我想要的?!?/p>
所以最初決定去哈佛留學,除了儲備知識,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去生活、去體驗?!俺鰢且粋€經歷,是你積累視角的過程?!毙苄钦J為,在國外體驗到的生活是全方位的,工作和學習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個方面?!澳銜l(fā)現(xiàn)自己以前看事物的方式的局限性。中國雖然有56個民族,但大家的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趨同,去到國外會給你一些新的參考?!?/p>
“搞設計的如果長時間待在同一個地方,可能會很難做好,因為你的信息來源太單一,久而久之就會因為閉塞而枯竭”在他看來,需要厚積薄發(fā),有更開放的思想,更加開闊的視野,有更豐富的經歷才能做好設計創(chuàng)作。
也是這個原因,在哈佛留學期間,他休學一年去了歐洲兩個事務所工作,一個是哥本哈根的B.I.G,一個是阿姆斯特丹的UNStudio?!癇IG的設計方式很放松,UNStudio對幾何的嚴謹控制使我印象深刻?!?/p>
“現(xiàn)在能給我?guī)硇迈r感的地方在國內?!币驗樵诤M饨佑|了很多不同的事物,也因為看見了很多其他的不同,熊星才會對自己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斑@時我覺得有了這么多標的物,我想去深度參與塑造一下原來我所屬于的世界?!?/p>
工作室
“做有意思的、值得被做出來的東西”
熊星學成歸來時,留在建筑行業(yè)的同學已經不多,去地產的比較順理成章,也有一些在做游戲,但他堅持了自己的本行。
“我覺得建筑這個東西比較有意思,它不是表演節(jié)慶曇花一現(xiàn),也不是手機上的平面內容,更不是虛幻的游戲或者交易,建筑設計是在實實在在地塑造‘日常存在’的三維空間啊,單憑這一點還不夠讓人激動嗎?”
2017年,熊星與他的行之建筑設計工作室入駐上海,并在母校清華大學的邀請下加盟了EAST清華建筑設計研究院[上海]國際設計中心。
“創(chuàng)立工作室不是一個儀式感的開始,而是由繁瑣的事務陸陸續(xù)續(xù)推動的?!背闪⑦@個工作室,熊星的初衷是“做有意思的、值得被做出來的東西”。
然而在實踐過程中,熊星遇到了不同的挑戰(zhàn)。
“回國后面臨的最大的挑戰(zhàn)是適應環(huán)境。我出去的七八年時間,國內已經發(fā)生了無數(shù)輪的迭代,很魔幻?!?熊星是個專注設計本身的人,這個挑戰(zhàn)來自于對市場的判斷和競標的壓力,“很多時候有些東西不由自己掌控,而且不是說你做得好就一定能成,有很多其他因素?!?/p>
而另一個挑戰(zhàn)是組建團隊?!霸趪?,總體來說大家做事都是為熱愛所驅動,做事情很認真,遵從一些基本的職業(yè)標準。而在國內,大家因為各種原因,各有各的考慮,可能會遇到不靠譜的情況。”但他堅持寧愿道不同不相為謀,也不要心猿意馬,“我相信能找到對設計本身很熱愛的伙伴,加入到我們的實踐中來?!?/p>
因為專注設計,也因為對設計的熱愛很純粹,談及未來五年的目標,熊星的回答依然是“做些好的設計作品出來”。
行之建筑設計工作室不拘泥于單一類型,實踐遍布全國各地,項目類型包括:酒店,學校,商業(yè),辦公園區(qū),城市設計,藝術裝置等等。鄉(xiāng)情
“祝張家界的城市和她的風景一樣與眾不同”
家鄉(xiāng),是每個游子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學以致用,回報家鄉(xiāng),是每個游子都有的夢想。
作為一個逐夢他鄉(xiāng)的張家界人,熊星走過那么多座城市,足跡遍布全球,參與設計的大型項目不計其數(shù),然而經歷得越多,他越珍視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感情——用自己的專業(yè)回饋家鄉(xiāng),為家鄉(xiāng)的建設盡一份力。
早先,他曾為茅巖河西線旅游建設出謀劃策?;貒?,他也曾不計成本地為家鄉(xiāng)做過一次城市建筑的設計。
“張家界的城市建筑應該和她的風景一樣與眾不同?!毙苄钦J為,作為國際旅游城市的張家界,配套設施也要與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相匹配?!皝韽埣医绲穆每筒幌朐谶@里看到同樣乏味的建筑,因為他們就是從那樣乏味的環(huán)境來的?!?/p>
“基礎設施建設,往往決定著一個景區(qū)的高度。”出去很多年,看了很多東西,有了很多的視角和對比,這些珍貴的思維,熊星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運用到家鄉(xiāng)城市的建設上去。
“主觀上有情感,客觀上有優(yōu)勢。走出去很重要,回來也很重要。這兩者缺一不可?!毙苄钦f?!白埣医绲某鞘薪ㄔO越來越好,祝她的城市和她的風景一樣與眾不同。”對一個游子來說,一切盡在對家鄉(xiāng)的無限感情中。
記者 | 宋世秀
出品 |掌上張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