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鳥鳴人沸。拉家常、話初心,3月26日,在慈利縣廣福橋鎮(zhèn)三王村“鄉(xiāng)村客廳”里,一場別開生面的“小屋場黨史課”開課了。
“太好了,在屋場里就能聽到專業(yè)、有趣的黨史課,還能和大家一起交流,精神方面受到滋養(yǎng)比賺到錢還有勁嘞。”“小屋場”里,一派熱鬧景象。大家圍坐了一圈又一圈,手上拿著紙筆,一邊仔細地聆聽,一邊認真地做著筆記。
這堂特殊的“黨史課”是由慈利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牽頭開展的集中學習。慈利縣委書記邱初開以“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為題開講:“在上黨課前我們瞻仰了中共老棚謝家嘴支部舊址,緊接著,我們又走訪了在深山執(zhí)教34年的湖南好人劉金翠,我深受感動。百年大黨風華正茂,千秋偉業(yè)再啟輝煌,新時代我們必須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痹谥v到董學泉和張學階兩對“英雄父子”的故事時,大家不禁濕了眼眶。在邏輯縝密地闡述、深入淺出地講解之后,大家對黨的奮斗歷程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對本地黨史學習的“活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認同感:黨史學習對象就在身邊。湘煤集團駐三王村第一書記伍先文、三王村黨支部書記邱令榮等先后發(fā)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話匣子打開,說到精彩之處,不時傳來陣陣掌聲。
黨性的錘煉和修養(yǎng)需要示范帶動,為了讓基層黨員群眾打開思路、創(chuàng)新性學習黨史,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慈利縣黨史學習教育第一站選在了革命熱土老棚村、三王村,黨史課堂走向了農(nóng)村屋場。慈利縣是紅色革命老區(qū),紅色資源內(nèi)涵豐富。近年來,該縣充分發(fā)揮“屋場會+”宣講優(yōu)勢,將嚴肅的會場搬進活潑的農(nóng)村屋場,通過136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屋場,召開12300余場屋場會,解決問題2876個,化解矛盾糾紛540余起,聚焦民生“急、難、愁、盼”,走出了基層治理的新路子。今年來,該縣貫徹落實黨中央黨史學習教育有關安排部署,積極推動黨史“基礎課”融入廣闊的“農(nóng)村課堂”,讓黨史學習教育也成為基層黨員群眾的一盤“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