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一区二区不卡在线观看_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H_国产精品Videossexny_国产成人午夜91精品

慈利縣: 以水土保持守護綠水青山

2022-02-11 09:38:04  來源:張家界日報  作者:全江玲  閱讀: 張家界日報社微信

    “治一方水土、興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園”。

    水土保持工作既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著力點,也是全社會高質量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近年來,慈利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國家、省、市水土保持工作決策部署,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打造工作亮點。在不斷推動水土保持工作邁上新臺階的道路上,讓水保監(jiān)管模式接上“慈利地氣”,交出了一份屬于慈利的特色答卷。

    推進綜合治理,促進生態(tài)建設

    站在村頭,望著不遠處山坡上一片片長勢喜人的油茶樹,慈利縣江埡鎮(zhèn)四坡村黨支部書記庹先勇笑在嘴上、樂在心里。

    “這塊地還真是個‘寶地’,種上油茶以后能為村里增收不少呢!”

    其實,庹先勇口中的這塊“寶地”,數年前還是一塊荒草叢生的坡地?!耙郧斑@山上,土里盡是石頭,找不出幾塊像樣的地?!扁障扔抡f,過去這一帶坡地面積大、小地塊多,水土流失嚴重,地根本沒法種。

    荒地變寶地,得益于當地持之以恒治理水土流失。

    近年來,慈利縣始終堅持把水土保持作為全縣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科學規(guī)劃、合理布局、分類指導、連片開發(fā)”的總體要求和“因地制宜、統(tǒng)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扎實推進水土保持工作。

    ——聚焦治理保護任務,通過實施黃泥橋、剪刀寺等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龍王崗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治理、三官寺土家族鄉(xiāng)坡耕地治理等國家重點水保工程,結合石漠化治理等綜合項目,中度以下宜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基本治理完成并得到有效保護,流失斑塊生態(tài)現狀有效改善。

    ——聚焦防治體系,根據水土保持規(guī)劃,科學進行防治分區(qū),確定了水土流失“三區(qū)”,發(fā)布了政府通告等相關文件,有針對性的進行保護和防治,形成了有效的防治體系。

    ——聚焦坡耕地整治。2018-2020年,連續(xù)三年實施坡耕地項目滾動開發(fā),投入建設資金5029萬元,項目區(qū)60%以上的坡耕地得到治理。禁墾坡度以上陡坡耕地有效采取了水保林、封禁補植等措施,達到了“山頂戴帽、山腰系帶、山底穿靴”的效果。

    ——聚焦生產建設項目監(jiān)管,定期組織開展水土保持“一法一辦法”貫徹實施情況大檢查,不斷加大行政執(zhí)法力度,始終把水土保持作為建設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確保“三同時”制度得到實現。近三年來,全縣清理核查建設項目和疑似圖斑220余處,全年水土保持規(guī)費征繳突破500萬元。 

    ……

    一項項措施鏗鏘有力,一個個成果同樣喜人。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慈利水土流失治理項目區(qū)水土流失面積由146.5平方公里縮減到80.7平方公里。全縣水土保持率年均增幅為0.5%,近3年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積由696.3平方公里減少到679.57平方公里。

    荒坡披上綠裝,美麗鄉(xiāng)村迎客來

    近兩年,慈利縣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三官寺、皮家埡2個項目區(qū)14個村,在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中總投資2529萬元,按照著重發(fā)展種植產業(yè)為重點,設計建設以甜脆李、晚熟桃為主的鮮果采摘經濟林千余畝,并配以沉沙池74口,蓄水池36口,山塘16座等小型蓄水保水工程180處。

    “今年6月份,甜脆李第一次掛果就迎來豐收,豐產了一萬多斤?!闭f起水保綜合治理的好處,三官寺土家族鄉(xiāng)張家溶村相關負責人深有感觸,“荒山變良地,組建專業(yè)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農戶’模式種植甜脆李和晚熟桃,流轉費、股金、務工費、果子銷售……幾項收入加起來,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br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outline: none !important; padding: 0px; list-style-type: none;"/>

    昔日荊棘山變成李子園,不惹眼的山崗成為增收的桃花園,這只是慈利縣開展水保綜合治理的一個縮影。

    慈利縣水資源和水土保持事務中心主任王勇介紹說,這些年慈利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和促進環(huán)境與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理念,根據流域資源的特點、社會經濟水平和發(fā)展規(guī)劃,以小流域生態(tài)經濟系統(tǒng)理論作指導,按照有關技術規(guī)范,對坡改梯、水保林、經濟林等措施設計進行了優(yōu)化,因地制宜進行了科學、規(guī)范、合理的初步設計,為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工程設計根據當地地形、土質特點,以群眾易接收、效益快的坡改梯、水保林等民生水利水保工程為主。

    王勇告訴記者,通過對坡耕地進行水平梯田的治理,布置相應的小型配套工程如蓄水池、排水溝、截水溝、整修山塘、沉沙池、生產道路等措施,并結合鄉(xiāng)村發(fā)展進行經果林栽植,徹底改變了地形陡、地塊窄,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有效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態(tài)和農民生活條件,增加了農業(yè)發(fā)展后勁,昔日的荒山薄崗地正逐步變?yōu)椤熬G色銀行”和“生態(tài)綠肺”。

    連片開發(fā)的坡耕地項目區(qū),陽春四月萬物復蘇季節(jié),經果林綿延連片,翠綠疊嶂,蔚為壯觀;生態(tài)清潔小流域項目區(qū),與黑臭水體整治、農村創(chuàng)衛(wèi)、廁所革命等項目有序銜接,實現了環(huán)境整潔、鄉(xiāng)風文明、公序井然、流域清潔……一幅和諧美麗的綠色生態(tài)畫卷正在溇澧大地徐徐展開。

    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助農致富增收

    1月9日,杉木橋鎮(zhèn)楓樹塝水土保持示范園負責人李仁貴坐在自家沙發(fā)上,悠閑地算著今年的收入?!斑@地已經荒了好多年,如今通過水土保持項目的整理,200多畝地都種上了果樹,經濟效益來了?!?李仁貴笑著說。

    近年來,慈利縣委、縣政府以產業(yè)化經營理念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從扶持各村發(fā)展林果業(yè)為抓手,通過水利配套、護地堤、坡改梯等手段,輔助水保林、封禁、溝道治理等治理措施,既讓群眾得到了實惠,又提高了群眾搞好水土保持工作的積極性。

    據不完全統(tǒng)計,慈利先后在項目區(qū)投放柑橘苗280萬株,建成25個柑橘基地,年產鮮果過萬噸。在高峰鄉(xiāng)、楊柳鋪鄉(xiāng)項目區(qū),重點發(fā)展中溪滕梨和高山反季節(jié)蔬菜,畝均產值達3000元以上。

    “水保治理項目不僅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同時讓群眾獲得了土地流轉租金、長期務工報酬等,部分項目區(qū)群眾人均年純收入普增1000元以上。”王勇告訴記者,這些年項目區(qū)耕地基礎設施建設陸續(xù)得以配套完善,地力有效提高,形成了“公司+村+農戶”“專業(yè)合作社+農戶”“大戶承包”產業(yè)運作模式, 實現“一村一品”,示范帶動效應明顯。其中,2018-2020年水保項目實施就連帶輻射和助力項目區(qū)域周邊30余個貧困村10000余名群眾實現脫貧。

    實施一個項目、帶動一方群眾、建成一種產業(yè)、美化一片生態(tài)、發(fā)展一地經濟、致富一方百姓。一批批水保項目實施,已然成為鄉(xiāng)村旅游的網紅打卡地,為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注入了新動能。

    水土保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2005年,慈利縣水土保持局被水利部授予全國水土保持先進集體;2009年,慈利被確定為第一批全國水土保持監(jiān)督管理能力建設試點縣;2021年,慈利榮獲全國第一批“國家級水土保持示范縣”稱號。

    榮譽,見證慈利水土流失治理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努力,榮譽,還將鼓勵慈利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返回欄目[責任編輯:張家界新聞網]

舉報此信息
進入張家界新聞網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