暉然有才
吳暉然,本屆初三324班班主任。她具有高挑的身材,出眾的口才,非凡的文才。她最與眾不同的還是她“另類”的課堂。
她讓上課變成了“看鬼片”。“在一個晚上,”她像往常上課一樣繪聲繪色朗讀課文,同學們也在認真地聽著,“他,”她突然提高了嗓門,大家都嚇了一跳,“走進了一間屋子,”她聲音慢慢下降。同學們見沒什么,都呼出了一口氣。這招真靈,同學們頓時倦意全無。她發(fā)現(xiàn)有效,笑了。
她讓上課變成了看“百家講壇”。有節(jié)課是學習《范進中舉》。“童生——秀才——舉人”,這是她在黑板上的板書。然后一一解釋,如此這般,她讓這些陌生的文言詞匯、科舉考試內容深深烙在學生的腦海中。同學們聽得饒有興味。
她讓上課變成了看武打片。在上《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時,大家對“三打”的情節(jié)很抽象。她干脆讓同學上臺表演,結果有同學很不“稱職”,表演得很不到位。于是她親自上陣,兩三下就將那位同學翻倒在地,讓同學們大吃一驚。
她讓作文課變成了辯論會。每次作文課,她不發(fā)表任何意見,直到“吵”得不可開交,她才總結出同學們的“點子”然后讓同學們拿出本子開始寫。只見同學們奮筆疾書,本來很難寫的作文,竟然變得那么容易。
群峰獨秀
提起卓群峰老師,這位年輕的“老”班主任帶班還真有幾下子,年年被評為優(yōu)秀班主任。
她的經驗是:把班級管理工作交給由同學們推舉出來的班干部來管,從班級日常工作安排、督促落實、檢查總結等,均由班干部去做,充分發(fā)揮他們在班級管理的主體作用。而卓老師的工作則側重于了解情況和及時指導,指導他們怎樣做到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傳授給他們工作方法。
青春期階段的初中生叛逆心理重、個性強。面對這類學生,卓老師一點兒也不著急。她很客氣地請坐、問寒噓暖,“套近乎”拉家常,待學生情緒正常,然后一字一頓、慢條斯理、入情入理地分析、疏理,直抵內心深處,讓你覺得不可辯駁,心悅誠服。她說,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當你對學生進行教育時,不要因為學生沒有立刻接受就灰心喪氣,有時還需要運用科學的方法、寬容的心態(tài)引導學生接受。
“沉默”是金
英語教師陳默,名如其人,“沉默”寡言。按照慣例,一輪大循環(huán)后,送走了畢業(yè)班,陳老師應該教初一。可是本屆畢業(yè)班的兩位班主任卻硬是將她“要”了過來,擔任這兩個班的英語教學。
陳老師接手后,通過摸底考試,發(fā)現(xiàn)學生英語基礎普遍較差。她客觀地分析了差的原因,針對學情,決定采用分層方法進行教學。即綜合學生個性心理特征、學習動機、興趣、習慣、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基礎程度等情況,將學生分成A、B、C三個不同層。陳老師采用能上能下的競爭機制,根據(jù)學生的進步幅度注意學生層次的變化,鼓勵低層次學生向高層次發(fā)展。這樣的分層激活了所有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競爭局面。另外,她讓學生多背、多聽、多寫,積累綜合表達能力。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然后“實戰(zhàn)”演習,幾輪下來,兩個班的英語成績終于名列前茅,并一直保持至畢業(yè)。
(作者系慈利一鳴中學教師)